Q:
一、8月底環權會邀請鍾老師分享社子島防洪之於大臺北防洪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係;鍾老師也針對目前社子島防洪提出幾點建議,從老師的演講也可得知:要達到200年防洪強度,並不需要 9.65公尺高堤。
二、2019/8/28鍾振坤老師演講「從社子島看淡水河流域整體計畫」提出,社子島開發應考慮:
1.尊重自然水文,對水利設施依賴應更慎重。
2.高保護設施對大臺北(尤其五股關渡)的影響
3.根據現有河床狀況,建議重新計算水文模型。
4.應優先考慮不改變現況環境的挖填方平衡方式。
5.善用社子島水文環境,創造獨特親水移居社區。
A:
有關8月底環境權保障基金會邀請鍾振坤老師分享社子島防洪之於大臺北防洪之關係,並提出幾點建議,本府工務局水利處回復如下:
社子島防洪保護設施係行政院於62 年核定「臺北地區防洪計畫建議方案」規劃時,並訂定社子島地區200 年重現期之計畫洪水位為標高8.15 公尺,計畫堤頂高度為標高9.65公尺。另考量社子島時空環境改變、社會經濟發展、洪水損失增加、排水工程技術進步及社會公平性與正當性等因素,對於社子島地區予以實施高保護,達到與臺北地區一致之200年重現期保護標準之計畫洪水位,以符合社會公平正義。
另社子島防洪計畫除社子島興築200年重現期9.65公尺高保護設施外,五股地區亦配合施築200年重現期標準之設施,關渡地區部分,因需考量自然公園之生態需求及整體防洪安全,將併同該地區之整體開發計畫再另案檢討,目前暫維持現狀。
河川進行水理演算時,一般以一維數值、二維數值與水工模型試驗等依其需求選擇不同方式進行。本社子島開發案經濟部水利署於94年完成之「社子島地區防洪高保護設施整體評估計畫」報告內,是同時以三種方式進行水理分析,結果皆得到相同之趨勢。本演算分析結果至今,除河道深水河槽因颱洪期間可能造成部分河道沖刷或淤積情形外,其餘地形及地貌並無太大改變,故歷年來本府及經濟部水利署每年均針對河道進行大斷面測量,並依此斷面測量結果進行水理分析,其分析結果亦會與計畫洪水位比較,以作為是否進行疏浚之依據,故現階段本府認為並無有再做水工模型之需求。
本次防洪計畫之填土量與99年核定之方案相比填土量已從2000萬立方公尺調整為504萬立方公尺,為達常時可重力排水為原則,將排水系統重新佈設並填土形成地表坡度,主排水系統將與區內整地高程相配合,各街廓區及道路之地表逕流依照地勢走向流入路側邊溝後匯入排水幹線,另設置中央生態公園兼具調蓄洪功能,與抽水站聯合操作,可因應氣候變遷、極端降雨時降低淹水風險。